首页
下载应用
提交文章
关于我们
🔥 热搜 🔥
1
上海
2
习近平
3
新疆
4
鄂州父女瓜
5
乌鲁木齐
6
疫情
7
H工口小学生赛高
8
习明泽
9
芊川一笑图包
10
印尼排华
分类
社会
娱乐
国际
人权
科技
经济
其它
首页
下载应用
提交文章
关于我们
🔥
热搜
🔥
1
百度
2
今日热点
3
微信公众平台
4
贴吧
5
opgg
6
dnf私服
7
百度贴吧
8
知乎
9
dnf公益服
10
百度傻逼
分类
社会
娱乐
国际
人权
科技
经济
其它
高三女生醉酒后被强奸致死?检方回应
常德悲剧:让谴责无差别杀戮之声更加响亮一点
2024【公共营养师】培训报名通道已开启,不限学历,23岁及以上可报!还能领2000补贴
【惊】"以为要写遗书"! 飞温哥华航班遇炸弹气旋 华人崩溃大哭 连空姐都吐了; 客机颠簸盘旋3小时
女人最偏爱的十种男人
生成图片,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查看原文
其他
关于9-16岁教育的一些思考
Original
陈晨讲数学
陈晨讲数学
2024-09-05
zhezho 本来觉得这些思考很幼稚,后来想到本号就是普及常识(youzhi)的,还是写一点吧。
一般我们认为小孩8岁前可以锻炼下身体,培养点基本的学习兴趣,学习习惯生活习惯,8岁之后脑子基本长好了,可以开始正式学一些东西了。
8岁前基本是纯纯粹粹地兴趣主导,也学不了难的东西(
大多数人
最多学到初中数学
)主要跟着天性因势利导,谈不上什么教育。
9岁之后按小孩情况大致可以分为几类:
一 比较聪明好学的学生和比较聪明的学生(对于小孩子,聪明和好学相关性挺高的,所以后者比较少,把后者扔到前者占主导的环境里一般他能表现出前者的特质)
以前的理论是把这些小孩聚到一起,少做干涉,让他们互相多讨论讨论成材率就会很高,个性也能得到充分发展。
现在来看,如果让一些顶尖的老师,有意识地去带领他们做项目,讨论问题,让他们独立思考总结讨论,可以更好地激发热情,也提高学习的效率。
另外,这些小朋友由于年龄远远跟不上知识的增长,其实容易出现各种心理问题,有经验丰富的老师带着谈谈心会好很多。
说句题外话,现在清北的英才班大量录取初中生直接去读大学,我一直呼吁要非常仔细的观察学生的心理状态,最好是可以招大量班主任经常去宿舍跟学生们谈心,一个易操作的方案可能是高低年级混住。总之,人文关怀非常重要,对低龄儿童尤其是。
总结:以前认为自由发展是最好的,现在看来巧妙地去干涉效果可能更好。
当然,某些学校招了一堆聪明学生,整天布置一大堆作业让学生无法自由发挥其主动性,完完全全是对教育的犯罪。
二 比较好学但不太聪明的学生
教起来跟第一类类似,但要注意可能要改为大量的已知结论的铺垫和少量的讨论。
关于这一类学生教法有很多很多讨论:
有一种非常有毒的思潮就是盲目推崇“创造力”,认为任何情况下都应该老师少教,学生多想。
这种想法是完全错误的
首先,优秀的教育本质都是让学生掌握自己认知边界上的东西(俗称,站起来能够着的香蕉/ 当然,现在比较激进的已经是跳起来的香蕉了),不要以为所有学生都可以还原亚里士多德的思考过程;
其次,创造力都是建立在一定知识基础上的,反过来,见过来其他人大量的创新(人类已有的知识本质上都是前人的创新)本身也提高人的创造力,所以我觉得低年级没有那么多奇思妙想也不是很要紧,能看懂别人的奇思妙想,在此基础上多想想,总有一天也会有自己的奇思妙想。
最重要的,虽然我教最有创造力的一批学生而且课堂上也最推崇创造力
但我并不认为创造力对所有人所有工作都是最重要的。
其实稍微工作过的人就能明白,大量的工作并不需要创新,需要一个人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勤劳靠谱坚韧就好,从某种意义上讲,
创造力太强性格太跳脱的人反而干不好这个。
所以我觉得
目前以高考为主竞赛为辅的制度实际上是很好的
。社会需求量最大的是有一定文化素质的勤劳
靠谱坚韧
的螺丝钉,高考很能培养这一点。
由于这一类学生和第三类学生构成学生的主体,跟大多数人的利益相关,所以对教育意见也最多,大家无论从学生的角度和自己认知的角度很容易对当前教育政策达成不满的共识。(
但不满的原因各不相同甚至互相矛盾
)
学生的角度无法讨论,认知的角度倒是可以说一个有意思的故事:
我以前一直觉得很多人对学数学的有偏见。
(学数学有啥用)后来有一天,我一个当数学家的学生A和一个在mit读本科的学生B在我家吃饭:
B抱怨mit,说在清华100个本科生里有10个很聪明的人,还有90个不错的人
mit100个本科生里有12个很聪明的人,还有88个蠢得不可思议的人。
A脱口而出:“
所以mit比清华好20%
”
我......
这偏见也不小啊,所以我觉得
很难达成共识,
这种争吵还是会延续下去的。
。
。
。
。
我个人的看法,教育要以人为本,还是尽量不要搞“副产品都扔垃圾堆”这种玩法
三 既不聪明也不好学的学生
其实我教过不少,小时候帮妈妈给数学不及格的小朋友补课时教过很多。其实如果花很大力气,老师很有耐心从最底层的问题补齐,坚持很长时间很多小朋友的问题也能解决。
当然无论补课还是学校里怎么教都属于术,大家讨论最多的是整体国家政策上的“道”:对这些学生
是普及一定的文化知识并培养一定的勤劳思考等素质(其实就是所谓普鲁士教育,肯定带有强迫性)
还是任由他们自由发展(犯罪率肯定会比较难看)
这是一个至今仍争论不休的问题。
(关于教育有很多乱七八糟的批评,我只想讲三点:
1很多方案属于+1力量-1敏捷 到底好不好很难讲
2要知己知彼,知道自己烂在哪,还要知道别人烂在哪。 教育作为系统工程很容易有很多问题,很多人提出问题是很好的,但是群众很容易误以为提出问题的人有更好的解法,其实往往是没有 或者有解决一个问题带来三个问题的解法
3很多人规划教育路线是很容易以自己为本,要好的学校好的老师巴拉巴拉。其实这是很难的,作为有组织的活动,不能只考虑学生的利益,也要考虑老师和学校的利益,不可能无条件地好的资源都围绕到你身边。
能实现的方案往往是大家都不太满意的。过于理想的方案实现不了)
最后,就升学政策咕咕几句常识:
其实各国升学政策基本就是两个方案的混合:
1纯客观性指标考察 包括考试成绩等等 2主观性指标考察 面试捐款论文等等
客观性指标考察:自汉谟拉比法典以来,大家都明白一个常识,清晰明确统一的规定有利于90%的普通人。
(
顺带提一句,规定不够详尽和规定高达10000页没有专业人士解读不了都属于“规定不清晰不明确”
)
过于强调这一点的坏处在于人不够多元化,不容易适应高速变化的世界。
主观性指标考察
:
主观性指标考察有利于某些人
过于强调这一点的坏处在于平均水平会大幅降低
过于强调这一点的好处在于发挥人的主观性,所以人才比较多元化,
另外学校比较容易吸收到某些人的资金和政策支持。
所以可以预测将来的政策变化为:
(我本来真的以为这些是常识。。。。。。。。。。。)
陈晨,09至今的学而思数学竞赛主教练,微信公众号“陈晨讲数学”作者。教学数学竞赛已有十几年,培养几十名学生获得imo金/银牌。
在本号大家可以
看到历年imo金银得主的学习心得,(基本现在每年都会找两个拿imo金的学生写一下心得),重大考试的解答,一些有意义的思考题,前人踩过的坑和思考,欢迎大家来一起讨论.
推荐历史文章
S20 2022年IMO银牌得主徐赫的传奇经历(修订版)
S20 李斯羽同学的学习心得:)
S8 2020年IMO金牌得主依嘉的学习经验谈
S21 2022年IMO金牌满分得主瞿霄宇关于数学和数学竞赛的FAQ
S19 2020年IMO金牌得主陈锐韬的学习经验谈
S18 2020年IPHO金牌得主孙睿的学习心得
S18 女生学数竞?好处多多
S4 2020年IMO金牌得主饶睿的学习经验谈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轻触阅读原文
陈晨讲数学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title}}}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